首页
浏览文章: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古城初现 棺椁俱全 礼器齐备

济南章丘焦家遗址考古获重要发
发布日期:2018-03-27 原文刊于:图书馆
图书馆

 

焦家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20公里处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遗址时代主要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下限为汉代。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2016年和2017年的春夏季,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两次发掘该遗址,以探索该聚落的内涵、布局和结构等主旨,进行了开放式的布方发掘。发现了包括夯土墙、壕沟、墓葬、祭祀坑、房址在内的丰富的大汶口文化文化遗迹,并出土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引起业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聚落变迁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217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聚落功能已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划分为居住期和埋葬相交替的三个发展阶段:I居住期:多见分布较有规律的半地穴式房屋。房屋面积在5~15平方米之间,门道方向不固定,房屋有分群分组的现象。功能有储存、手工业作坊、居住之分。II埋葬期:共发现215座大汶口文化墓葬,这批墓葬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成排成列分布的特点明显。这批墓葬延续时间较长,为大汶口文化中期晚段到晚期阶段。III居住期:房屋在空间分布上成列或成群分布特征明显,根据形制特征又可分为早中晚三段。都为地面式建筑,多为两或三间的东西小排房,门向朝南。

 

填补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

两次发掘共发现116座大汶口文化房址,为研究当时的居住单元、社会组织等问题提供重要资料。时代较早的I居住期的房址多为单间半地穴式,面积5~15平方米不等,有些发现保存较好的灶址。时代较晚的III居住期的三个时段的房址:早段为基槽式地面建筑,单间,面积稍大,15~20平方米,门向偏西北;中段为基槽式两间或三间的地面式排房;晚段为柱坑套柱洞式的地面建筑,也是东西向两间或三间排房。中、晚两段房屋的单间面积多在610平方米之间。

 

大型墓葬棺椁俱全、礼器齐备墓葬之间等级分化明显

从墓葬体量、葬具、随葬品等情况来看,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从葬具角度看,有2座重椁一棺和20座一椁一棺的大型墓葬,113座有一棺。超过60%的葬具使用率,这在全国同时期的其它墓地中是极为少见的。大型墓葬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随葬品常见玉钺、玉镯、骨雕筒、陶高柄杯、白陶鬹、白陶背壶、白陶杯和彩陶等。在大墓附近还发现了集中分布的祭祀坑。坑内或是堆满打碎的陶器,或是埋葬整狗、猪、鹰等,值得关注。少量大墓还存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就被毁坏的现象。中型墓葬数量较多,葬具为一棺,在墓主头端和脚端位置放置陶鼎、陶罐、陶杯等,随身佩戴小件的玉石、蚌类装饰品。小型墓葬规模较小,多无葬具,无随葬品或仅见少量陶器、骨器和蚌器等。

104座墓葬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玉器可分为礼器和装饰品两大类。礼器多见玉钺,装饰品多见玉镯、指环、玉环、串饰和耳坠等。此处应代表了黄河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用玉中心。除此之外,还存在双人合葬、拔牙、手握獐牙和随葬龟甲器、贝类、彩陶彩绘陶及白陶等现象,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对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认识。这也是首次在海岱地区取得一批系统而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祭祀的资料。

 

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夯土墙和壕沟

在发掘区南区的中南部位置,发现了夯土城墙迹象,墙体外侧为壕沟。2017年布设了南北长约50米的探沟,对夯土墙和壕沟进行了解剖。墙体现存宽度约10~15米,已出现版筑技术,墙体有增筑现象。壕沟宽度25~30米。为了解壕沟的走向和结构,对其进行了重点勘探。勘探结果显示,壕沟平面形状近椭圆形,总面积约12.25万平方米。

从发掘的地层关系来看,一些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大型墓葬直接打破夯土墙。因此,夯土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晚期,可以定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遗址应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

焦家遗址处于古代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区域的核心地带,周围区域分布有一些后李文化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岳石文化时期,遗址的数量成倍增长,遗址之间的等级分化日趋严重。在其南部5公里处,即是著名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城址——城子崖遗址。夯土城墙、环绕城墙的壕沟和一大批高等级墓葬,加之大批量的高端产品——玉器、白陶和彩陶的发现,昭示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遗址已成为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都邑性聚落。

焦家遗址的考古发掘秉承聚落考古和多学科合作的思路。发掘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各种自然遗物标本,系统采集土样进行各类检测和分析,为全面研究当时的聚落与社会、生态环境、生业结构、人地关系等进行了系统课题设计。长期、系统的开展该遗址的聚落考古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探讨海岱地区史前聚落结构和人地关系、深化中国东部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形成、更广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原文来源:《中国文物报》201829日第8

    者:王芬、路国权、唐仲明、宋艳波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内大街五号 邮编:100732 网站主页

E-mail: hbliu@cass.org.cn

欢迎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