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浏览文章: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河北肃宁后白寺遗址发现二里头及晚商遗存

发布日期:2018-05-29 原文刊于:图书馆
图书馆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家战略工程,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为配合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河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肃宁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7315日至1025日对肃宁县后白寺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后白寺遗址位于沧州市肃宁县梁村镇后白寺村西北,小白河东岸,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775平方米。遗址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文化层厚度2.12.8米,共清理房址、柱洞、灰坑等遗迹210处,可复原陶器65件,其他文物标本500余件。主要包括二里头文化时期和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里头文化时期遗迹主要有灰坑、柱洞、踩踏面等。灰坑数量众多,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其中圆形坑有圆形直壁和袋状壁两种,圆形袋状坑数量较多,富有特征。陶器可分为陶容器和陶制工具。陶器器型丰富,数量众多,主要器型有盆形甗、鼓腹鬲、弧腹鬲、敛口瓮、蛋形瓮、豆、盆、罐、器盖、鼎、爵等。其中以素面磨光鼓腹鬲、粗胎绳纹鼓腹鬲、夹砂直口平沿厚胎大口缸为特色。陶制工具主要有网坠、陶垫、陶圆饼、陶纺轮等,并有大量的骨、蚌、石器,并有少量卜骨,卜骨只灼不凿。

晚商时期遗迹,主要有灰坑,并有少量的房址、灶、条带状堆积等。房址为半地穴室,内外皆有柱洞,底部有踩踏面。灰坑形状多不规则,有少量的圆形灰坑。其中H69为牛牲坑,埋葬完整的成年黄牛,或和祭祀有关。陶器可辨器型有鬲、簋、盆、罐、瓮、豆等,其中陶器以折沿弧腹分裆鬲、绳纹刻划倒三角纹簋、粗柄镂空豆为特色。另有丰富的蚌质工具、陶纺轮、卜骨和铜镞、铜钩等。卜骨数量较多,有灼有凿。

另外遗址出土丰富的鱼类骨骼、鱼鳞以及丰富的蚌壳,许多蚌壳成堆堆放,个体大小多样,最大个体长度约22厘米,体现了当时优良的水环境。

后白寺遗址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沧州地区夏商周考古的最重要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内涵丰富,其与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和冀中的下岳各庄文化都有联系,也有自身特色。后白寺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的发现,对于研究冀中平原中东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晚商遗存与邢台东先贤五期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为商末周初的商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商代末年商文化的北部疆域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另外遗址中丰富的水产品遗存和丰富的捕捞工具,对于研究冀中平原东部地区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业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来源:《中国文物报》201839日第8

    者:魏曙光

作者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内大街五号 邮编:100732 网站主页

E-mail: hbliu@cass.org.cn

欢迎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