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浏览文章: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21世纪青年学者学习•成才•科研的创新之路”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6-02-23 原文刊于:
徐到稳

20151110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举办的“清史研究沙龙”,邀请本室退休学者林永匡先生,在清史研究室作了题为“21世纪青年学者学习·成才·科研的创新之路”的学术讲座。清史室主任林存阳主持会议,本所同仁、清史室博士后及硕士、博士生等20余人参加。

林永匡先生首先从21世纪的三大主题与十大挑战两个方面,强调了当今历史研究面临的机遇和亟需创新的迫切性。他指出:历史是时间的女儿,更是社会的大百科全书。正因其涉及面很广,所以要求历史研究者必须在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要具备哲学家的头脑、历史学家的功底和文学家的手笔与点化。

对于如何提升素质,林永匡先生认为,要在“三个读懂”和“五大意识”方面,狠下功夫。所谓“三个读懂”,即读懂自我、读懂学科、读懂社会,如此才能迅速、更好地提升自己,充分发挥“充电”效应,而避免“耗电”效应。所谓“五大意识”,林先生强调:第一是大视野,做研究要有全局的视野,一切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还要思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有这个事情?这件事情有什么辐射效应?要站在新的高度,俯视一切,而不要仰望。第二是大思维,就是要多元地、多向地、辩证地进行思维。第三是大手笔,即做学问要追求个性化,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语言文字要具有穿透力。第四是大创新,无论在选题、观点,还是资料的发掘(如档案等)、问题的论证等方面,都要力求有突破、有创新,具有可持续性。第五是大实效,就是所做的研究,要能有学术、文化、社会的效应。林先生指出:一流的作品应该是立标准的;二流的作品是立专攻的;三流的作品是立品牌的。

林永匡先生还用两句话来勉励年轻学者和青年学子,他说:“人生永远没有毕业证!拼搏永远没有休止符!”“如果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只能挣扎在过去!”

围绕着演讲主题,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参会学者和学子与林永匡先生进行了热烈而轻松的互动。大家一致表示,聆听林先生基于50余年史学研究的甘苦所得、经验之谈、精彩之论,深受教益,扩大了学术视野。不惟如此,林先生的此次演讲,还对我们充分认识当前历史研究面临的复杂形势,提升科研工作中必备的素养等,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建国内大街五号 邮编:100732 网站主页

E-mail: hbliu@cass.org.cn

欢迎转载,敬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古代史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