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鼎堂讲坛(第2期):明清档案的历史遗存 百年刊布与研究展望

发布日期:2021-10-14 原文刊于:

2021年10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主办,古代社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鼎堂讲坛第二期在中国历史研究院阅微厅举行。著名明清档案与明清历史研究专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研究员作了题为“明清档案的历史遗存 百年刊布与研究展望”的主题演讲。讲坛由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主持,邱源媛、鱼宏亮研究员担任与谈人。来自古代史研究所、院内其他相关研究所的同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及其他高校的师生参加了活动。

 

 

 

讲座开始前,卜宪群首先对李国荣研究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其治学经历和丰硕成果。他表示,档案对于历史研究尤其是明清史研究的至关重要,古代史所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代学者充分利用一史馆的档案资料推出了诸多优秀成果,希望双方今后能够继续深化合作。

 

李国荣研究员从四个方面对百年来明清档案的整理刊布、挖掘研究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讨论。

第一部分“明清档案与国运沧桑”。李国荣研究员回顾了近代明清档案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明清档案遭遇浩劫;光绪朝清廷自己也烧毁内阁大库档案数十万件。1921年,还发生了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大量明清档案险被毁掉,在罗振玉等人的努力下,这些珍贵档案才得以保存。1925年,故宫文献部设立,即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前身。抗战期间,明清档案经历了南迁与西运。1949年之后,这些档案文物分存两岸。就明清档案而言,一史馆现存1067万件,台北存70万件左右。

第二部分“明清档案与名家大师”。李国荣研究员以鲁迅、王国维、蔡元培、傅斯年、郭沫若、戴逸、郑天挺、王钟翰、冯尔康、朱诚如、神田信夫等学者为代表,阐述了这些前辈学人对明清档案的关注与整理研究情况。

第三部分 “明清档案的百年刊布”。李国荣研究员提出,明清档案的百年刊布分为拓荒摸索(1925—1949)、奠定基础(1949—1980)、全面服务(1980—2020)三个时期,目前已编纂出版的明清档案史料243部3704册。而后,李国荣研究员从文种、专题、丛刊三个方面具体梳理了明清档案的编纂出版情况。譬如以文种来说,系统编纂出版的有明代档案、清代上谕档、清帝起居注、朱批奏折、清朝官员履历、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军机处电报、外务部档案等。这些档案的刊布极大地便利了学界,推进了明清史研究的深入。

第四部分“明清档案的研究开发”。李国荣研究员具体阐述了明清档案研究开发的现状。主要包括承担多项国家课题、服务清史工程、档案资政、出版著述文集、主创文献纪录片等。李国荣研究员总结了明清档案整理开发的主要特征,这就是围绕中心的政治性、以档治史的学术性、全面合作的社会性、走向世界的国际性、数字理念的时代性。讲座末尾,李国荣研究员谈到,明清档案事业正走进新的时代,其突出特点是面向未来,构建信息时代的文化理念;面向社会,推进国家宝藏的全面开发;面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合作。

 

 

 与谈人鱼宏亮研究员提出,由于使用主体史料的差异,目前明清史学界中,满学、地域社会研究与传统制度史研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相互之间需要更深入的交流。近些年,古代史所与一史馆之间联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宫藏丝路档案整理与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成果,表明双方的交流合作是重要且必须的。与谈人邱源媛结合近期我所与凯里学院达成的建立“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基地合作,提出学者在史学研究中应将正史官方档案与民间文献相结合,多种研究路径之间应相互交流分享,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

讲座结束时,卜宪群所长为李国荣研究员颁发了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