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综合呈现>>新书·期刊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历史评论》2020年第1期摘要

发布日期:2020-08-13 原文刊于:历史研究杂志社

特稿

 

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黄坤明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2019826日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

 

新时代中国史学

 

新时代历史科学的使命与担当

高中伟

20191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给予全国历史研究工作者巨大鼓舞和鞭策。在新时代,中国的历史科学要肩负更大使命,历史学者应有更大担当。

 

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史学

王广

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应投身时代洪流,聚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关切的长时段问题、全局性问题、本质性问题,探寻历史规律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以历史之光烛照未来,为文明的升华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智慧。

 

历史经纬

 

新中国诞生的世界历史意义

张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里程碑,是世界历史范畴的重大事件。70年前,这一重大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即被深切地感知到了;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可辩驳地印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谁说中华文明没有连续性?

杨华

历史上,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以及宗法社会组织的稳固性,保障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浩若烟海、绵延不断的典章文献是中华文明接力传承的象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谈谈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问题

左玉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前后传承,代有更新。每一次的发展都是对前代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经过新文化运动的荡涤,中华文化并没有“断裂”,而是历久弥新、与时俱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带一路”倡议绝非恢复历史上的朝贡关系

李国强

早已被历史摒弃的朝贡制度,不仅没有复活和恢复的可能,更与新时代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赢理念格格不入,与我们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完全背离。

 

侵略和利用:美国崛起中的对华政策之轴

孟庆龙

美国由追随和跟随英国等头等强国到跻身列强行列, 再到与它们平起平坐, 最终超越所有国家成为超级大国, 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在中国多次遭受入侵的过程中车、车、车, 不断扩大在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存在和影响, 在二战后满目疮痍的世界中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扩张主义是美国根深蒂固的传统

夏亚峰

经济利益的驱动进一步激起舆论的鼓噪。在1898 年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哥伦比亚大学奥斯古德教授和布林莫尔学院安德鲁斯教授提出了帝国理论,认为美国作为一个新的帝国,将会把文明、和平、自由和繁荣撒向世界各地。显然,这是为美国推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寻找历史根据,并且这种声音成了这次会议的主导。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徐以骅

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华安全战略与对华宗教战略空前一致, 其最高决策层内的对华宗教鹰派,试图通过运作所谓宗教人权议题,把我国拖入冷战式意识形态冲突的漩涡。

 

思潮平议

 

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

王美平

义和团运动是19 世纪末寇深祸亟、中华民族与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背景下的悲壮之举,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国人民抵抗列强侵略的强大精神武器。

 

民国热:一厢情愿的文艺想象

祝鹏程

 “民国热”的拥趸们是“眼光向上”的。他们只看到文人的幸福史,而没有看到底层的受难史,其结果是用“精英史观”取代了“民众史观”,屏蔽了更广大的底层民众的存在。

 

在崇洋与复古之间徘徊的现代新儒家

张分田

现代新儒家试图在古代中国“寻找”现代西方价值的源种,因此不得不在“崇洋”与“复古”的两个方向上左支右绌。

 

史学论衡

 

让社会形态研究重新焕发生机

陈峰

社会形态研究关注的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关节、大转折、大变动,具有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社会形态研究能够赋予历史碎片以意义,将这些碎片缀为整体,将树木连成森林。这对于人们认清历史的大背景和一般的发展趋势,提升历史研究的高度和境界,是大有禆益的。

 

宋代何来“文艺复兴”?

张邦炜

宋代既无资产阶级的兴起,又无新社会的诞生,更无思想解放运动,何来“文艺复兴”?因此,“宋代文艺复兴说”有悖常识与常理,当属欧洲中心论的流弊。

 

美国中国史研究的“西方中心论”幽灵

朱浒

无论是“中国中心观” 还是新清史,在用西方标准观察中国历史和质疑中国人表述自身历史的能力方面,毫无二致。它们只是为了反对西方中心论而反对西方中心论,故而无论它们制造的议题如何翻新,都脱离不了后东方学式认知的范围,也决不可能发现更加客观真实的中国历史。

 

书评•评剑桥中国史

 

这是什么样的“中国中心观”?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读后

马子木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虽然力图揭示清代社会的内在动力,打破停滞、封闭的刻板印象,但同时建构了另一种“走向近代”的线性历史叙事模式,与传统中国社会的自身脉络不尽契合,甚至掩盖了清代作为中国王朝国家最后一环的内在机理。

 

旁观者未必清楚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

马建标 徐畅

西方研究者以一种“域外”和“他者”的视角,观察发生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现象,并自成一套评价体系和结论。这种体系和结论,虽然“独特”和“新颖”,但却未必合理与正确。

 

历史教育•香港观察

 

国家历史教育缺位与“修例风波”

曹天忠

国家历史教育对于塑造国民的国家和民族认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乃至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香港地区的严峻现实,再次印证了“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深刻含义。

 

警惕香港史书写中的分离倾向

孙扬

2019 年的香港极不平静,由修例争议引发的社会动乱持续数月之久。在这场动乱中,激进示威分子声称要光复香港。香港回归祖国已经22 年,光复从何说起?难道他们想要回到之前某个历史时期?这些言行包含的荒谬历史认知和荒唐的恋殖情结,发人深思。

 

往事

 

抗战胜利初对我影响最大的三种杂志

金冲及

70 多年过去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他们那样奋不顾身的志士和先烈前赴后继地顽强战斗,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就不会有新中国的到来,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文萃•网言

 

历史合力决定中国的道路选择

陈先达

中国道路的“比较优势”

陈培永

中国必然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于洪君 吕楠

中华文明复兴冲销“文明优劣论”

保建云

“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

田德文

国耻家恨,请勿调侃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微

抗战时期国民党壮丁的真实境遇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微

捍卫国家利益的“上甘岭”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编者的话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