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所处位置:首页>>学术研究>>宋辽西夏金史
选择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宋代文史交叉论坛举办

发布日期:2020-10-09 原文刊于: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网站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

2020年9月19日,“宋代文史交叉研究”论坛借“腾讯会议”线上召开,本次论坛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教授刘成国、高研院驻院研究员傅俊召集,来自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与讨论。

 

论坛共分为三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包伟民作引言,包伟民认为,对文学史界的学者来说,如何尽可能地“由文及史”,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而这需要了解史学研究的学术史;对史学界的学者来说,把诗文作品作为资料来阅读,在阅读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与史的交叉探讨,有一定的意义。

 

第一场“文史互证”由刘成国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全德基于文本分析,对《辨奸论》《墓表》《谢书》三文的真伪问题进行了探讨。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建状以居住环境的营造为线索,分析了苏轼贬谪时期的诗文创作。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张卫忠以柳永《玉楼春·星闱上笏金章贵》一词为例,探讨了复合官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河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田志光基于史籍,对宋代宰辅贴职问题作了梳理和分析。

 

第二场“文本分析与叙事”由钱建状主持。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吴铮强基于李清臣《行状》和庆历新政主流叙事,对韩琦传记的庆历新政叙事进行了分析。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魏峰就文天祥《瑞山康氏族谱序》的真伪作了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成玮探讨了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为他人讳、置身事外的叙述姿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宋前期笔记在当时的流布方式与流布速度。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王启玮探讨了北宋后期作为政治污名的“流俗”,分析王安石流俗观的成因,以及在此影响下的匿名文字。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贵从宋代文学作品出发,还原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声音景观,并分析了其中声音空间、身份认同和语言表达的多重关系。

 

第三场“方法、省思与前瞻”由李全德主持。包伟民分享了写作《陆游的乡村世界》后的余论,并就其在写作方法上的困惑做了交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岩以范成大为例,分析了南宋退居型士大夫的研究进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马里扬探讨了宋人文章中的作伪之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茂华梳理了以文证史的渊源,取得的成就,及其价值、局限与展望。

 

在自由讨论环节,学者们针对《辨奸论》的分析、文学材料对史学研究的反作用、陆游诗中的“山仆”、抄本时代和刻本时代文章作伪的联系和区别、文人的地域特征等内容,进一步作深入的交流。